金榜之路
学大陪你
个性化辅导
关于我们  |  联系我们

苏教版高一语文课文-前方教案

来源:学大教育     时间:2015-12-03 18:21:58


在老师上课前都要备好教案。写好教案,有利于教学有序的进行,提高上课效率。那么,怎样才能写好教案呢?今天学大网精心为大家准备了一篇案例,苏教版高一语文课文-前方教案。供大家参考,阅读。

【三维目标】

1、了解摄影散文的一些特点,体会联想这一创作手法的具体运用。

2、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:局部只有在整体中才能理解,整体是局部的语言环境。

【过程与方法】

1、自主学习,反复阅读,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。

2、进一步了解和探索人类的“精神家园”。

3、与文本直接对话,加以评点,了解人类的“精神家园”。

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】

深入体验人类“精神家园”的内涵

【教学重点】

1、立意上的反弹琵琶。

2、虚实结合的写法。

【教学难点】

了解本文反弹琵琶的写法。

【教学流程及内容】

一、导入

要求学生仔细看课本上的图片,从中看到了什么?学生各抒己见。曹文轩作家也看到了很多,想到了很多,写下了摄影散文《前方》。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,顾名思义,它是由摄影和文字构成的。摄影的优势是视觉的直观性,散文的优势是可以自由联想,摄影散文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,融为一个整体,《前方》就是这样一篇散文。

二、文本研读

文章从画面切入,但对画面本身并未作细致具体的描摹,而是直接展开联想,写感想,写感触,最后又回到画面上来,由此可看出文章分为几部分?(三部分)

1.找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几句话。

明确:“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愿望。”

“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。”

“人的悲剧性实质……”

其中“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愿望”是核心观点。

2.关于“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愿望”,作者分析了几点原因?

四点:出于古老的天性,外面世界的诱惑,出自无奈,理想的诱惑。

3.作者认为“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”,为什么这样说?

学生各抒己见,明确为11节开头的承上句中。

4.“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”中的“实质”能否去掉?你是如何理解的?(讨论)

不能。路上并非都是苦旅,但从本质上讲他们同样是想达到目的地而不能达到,想实现理想而不能实现自己所有的理想,实质上还是一场苦旅。

5.作者认为“人的悲剧性实质”有哪些具体内容?

①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。

②走向前方、到处流浪时,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、家园和家乡。

③人无法还家。

④还了家,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。

6.“家”如何理解?

双关既实指实实在在的遮风避雨的家,又虚指精神上的义冢寄托与归宿。

7.文章引用了许多表现家园之思的古诗文,而本文作者强调的是“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愿望”,并且奇怪的是本文竟然被收入“月是故乡明”这一专题,那么如何理解离家与归家的关系呢?(分小组讨论)

三、交流、评价学生的评点

四、作业布置

任选一幅图片,写出自己的感想。

以上就是苏教版高一语文课文-前方教案的全部内容。希望大家看了之后能够有所收获,有所启发。同时也能够写出好的教案。更多案例,尽在学大网。谢谢阅读。

网站地图 |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 | 服务时间:8:00-23:00(节假日不休)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-102-8926 举报邮箱:info@xueda.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

京ICP备10045583号-6 学大Xueda.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-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