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榜之路
学大陪你
个性化辅导
关于我们  |  联系我们

课外古诗文阅读与鉴赏-寻西山隐者不遇原文_翻译_赏析

来源:学大教育     时间:2015-12-05 14:35:41


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,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。经常阅读古诗文,有利于陶冶情操,提高文学素养。今天学大网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一片相关的文章,课外古诗文阅读与鉴赏-寻西山隐者不遇原文_翻译_赏析。供大家阅读参考。

寻西山隐者不遇

邱为

绝顶一茅茨,直上三十里。

扣关无僮仆,窥室惟案几。

若非巾柴车,应是钓秋水。

差池不相见,黾勉空仰止。

草色新雨中,松声晚窗里。

及兹契幽绝,自足荡心耳。

虽无宾主意,颇得清净理。

兴尽方下山,何必待之子。

[注]①巾柴车:指乘小车出游。②差池:指此来彼往而错过。③黾勉:殷勤。④及兹:来此。契:惬意。

(1)从上山到下山,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?(4分)

(2)从全诗来看,“草色新雨中,松声晚窗里”两句有什么作用?(4分)

参考答案:

(1)①诗人先是满怀仰慕之情,兴致勃勃地登山;②到达隐者居所,却发现隐者不在,不免有些失望;③转而看到周围幽美的环境,又觉得很惬意;④虽没见到隐者,诗人却领悟到了心灵清净的真谛,于是尽兴而返。(4分。扣住诗中的“黾勉”“空”“契”“足”“兴”)

(2)①这两句写新雨中草色青翠,晚窗前松涛阵阵,描绘出一派优美、幽邃的环境,从烘托了隐者和诗人自己的洒脱和超俗。②前写寻隐者不遇的失望,下写沉醉美景的惬意,承上启下,使诗人心情自然地随境而变。(4分。每点2分)

【注解】

1.差池:原为参差不齐,这里指此来彼往而错过。

2.黾勉:殷勤。

3.契:惬合。

4.之子:这个人,这里指隐者。

【韵译】

西山顶上有一座小茅屋,寻访隐者直上三十里路。轻扣宅门竟无开门童仆,窥看室内只有几案摆住。主人不是驾着柴车外出,一定是垂钓在秋水之渚 。来得不巧不能与其见面,殷勤而来空留对他仰慕。绿草刚刚受到新雨沐浴,松涛声声随风送进窗户。

来到这惬意幽静的绝景,我心耳荡涤无比的满足。尽管没有宾主酬答之意,却能把清净的道理领悟。兴尽才下山来乐在其中,何必要见到你这个隐者?

【评析】

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。诗以“寻西山隐者不遇”为题,写专程到山中去访隐者,竟然不遇。如此,本应叫人失望,惆怅。然而,诗借写“不遇”,却把隐者性格和生活表现得清清楚楚,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,比相遇更有收获,更为满足。

诗的前八句,写隐者独居高处,远离尘嚣,寻访者不辞山高,等到叩关无人,才略生怅惘。于是猜想隐者乘车出游,临水垂钓,表现隐者的生活恬适雅趣。后八句宕开一层,写周围的草色松声使寻访者陶然,因而寻访不遇亦无所谓,使其悟出隐者生活的情趣。因此,乘兴而来,尽兴而返,自得其乐,大有君子风度。

以上就是课外古诗文阅读与鉴赏-寻西山隐者不遇原文_翻译_赏析的全部内容。希望大家看了之后能够有所启发,有所帮助。同时也对古诗文有深刻了解。谢谢阅读。

网站地图 |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 | 服务时间:8:00-23:00(节假日不休)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-102-8926 举报邮箱:info@xueda.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

京ICP备10045583号-6 学大Xueda.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-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